訪客留言簿

星期三, 5月 11, 2011

[日文] 「唇を噛む」,真的一定要咬著嘴脣嗎?

前言

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是很不錯的作品,不過中譯本以中文書來說,相當不流暢,錯漏字還算小事(其實這代表根本沒好好校正),但黏著漢字和印歐語系的原文卻很糟,偏偏需要用到原文的又沒考慮到本土習慣,硬要譯成中文,結果就是中不中、日不日、英不英的,活像在吃到飽餐廳亂夾菜一股腦硬塞。──即使如此還是瑕不掩瑜就是,推薦想瞭解家中子女弟妹學生在想什麼的,都可以看看「我妹」這套書。

下面回主題。

(※2011.05.18 補充:「我妹」中文版在咬嘴脣這的翻譯並不是只有咬著嘴脣而已,我也不是在嫌咬著嘴脣不好,純粹藉機會寫一下相關議題。)

「唇を噛む」的原來意思

「唇を噛む(くちびるをかむ)」完全以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咬嘴脣」,不過這就只是字面意思而已,這詞的含義其實是「飲恨吞聲(恨如惱怒、懊惱、悔恨皆是)」,光咬著嘴脣,表達不出這股哀怨無處宣洩的味道。

人是怎麼咬嘴脣的

在談這詞怎麼翻譯前,先來談談,人激動不滿,又不願吐露時,為什麼要咬嘴脣吧。

緊張時會吸氣(像倒抽一口氣這類的就是在形容緊張),放鬆時會呼氣(也就是吐了一口氣),如果是很突然吸氣的話,那嘴的肌肉受到拉扯,口部也會很自然吸氣。(本段完全無科學根據)

也就是說,情緒激動時,想忍住淚水什麼的,鼻子就會一直吸氣,嘴的肌肉被拉動,想吸氣時,牙齒就會張開,這時閉著的嘴巴,就會把脣肉給「吸」進上下兩排門齒間,造成「咬著嘴脣」的現象。(一樣無科學根據)

建議的翻譯

因此,雖然不能說「咬著嘴脣」有錯,但這就和某些時候,雨過而後地實,會比雨過天晴還糟一樣。(這句日文諺語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查查)

緊閉雙脣、閉脣不語,「閉」這字雖然沒在咬,但人要想「閉」上「嘴脣」而不是「嘴」的話,就得請來兩排白兵白將,把犯脣架起來了。(純玩笑話)

順帶一提,單單閉嘴後不作聲的樣子,叫「閉而不語」「閉不出聲」就好,一定要咬嘴脣的,緊咬雙脣也是可以啦,當然也不一定非得咬上兩條香腸不可,所以雙脣也不一定總是適用,看情況。

不喜歡嘴脣,也不喜歡四個字四個字的話,「憋緊了那櫻桃小嘴兒默不吭聲瞪直著銅鈴大眼表示抗議之情」也可以,一樣能收咬嘴脣奇效。(本段無任何根據)

參考網站

星期二, 5月 10, 2011

[Ubuntu Linux] 利用 shell 文字終端機介面及 montage 指令來合併圖片(如 Amazon.jp 的商品圖)

前言

標題單純是為了便利搜尋引擎才打這麼長的。

然後我其實是用試錯的方式試出來的,各指令及參數的詳細意思我並不清楚。

2012.01.25 更新:如果你只是想抓完整大圖,建議改看抓 Amazon 大圖(各瀏覽器皆可)這篇,可以抓到品質比較好的圖。

基本需求

  1. linux
  2. bash shell(大概)
  3. ImageMagick(以下所用的 montage 指令為 IM 套件中的一種程式)
  4. 懂一點程式概念

準備

  1. 把 Amazon.jp 上分割過的大圖給抓下來放進單一資料夾
  2. 在該資料夾路徑下開終端機
  3. 照需求修改 shell 指令
  4. Enter 執行後一分鐘內就有成果

指令例(只有一行、想把兩個 montage 指令分開執行也行)

montage *.jpg -geometry +0+0 -tile 1x6 a.png && montage a*.png -geometry +0+0 -tile 4x1 b.png

指令說明

  1. montage - 拿來合併圖片的指令(後接檔名先出現的為輸入、後為輸出)
  2. tile - 指定不同圖片直行橫列該拼貼多少張的參數
  3. geometry - 指定某一塊拼貼圖的寬高像數大小及邊界該留多少像數的參數
  4. && - 代表做完前面的指令後繼續做後面的指令(與 pipe「|」無關)
  5. * - 表示任意數量的字元的常規表示式(如 *.jpg 表任一 jpg 圖檔)

執行過程說明

  1. 從 Amazon.jp 上抓下來的圖片副檔名大多是 jpg
  2. montage 一定會先由左到右排完再往下一橫列排序
  3. 承上、所以要先把一直行的圖各自拼完再把輸出好的圖合在同一橫列
  4. geometry 指定 +0+0 而不是 400x400 是要避免圖片大小不一
  5. 不過我也不確定是不是用 png 就真的無損了

示意圖及說明

假設從 Amazon.jp 抓下了這六張分割過的大圖:

(3,0,0)(3,1,0)(3,2,0)
(3,0,1)(3,1,1)(3,2,1)

因為 montage 會用 (3,0,0) (3,0,1) (3,1,0)... 的順序,由左上至右上,再換下一橫列,所以只跑一次一定會讓圖片亂掉。

因此先跑一次 -tile 1x2 把 (3,0,0) (3,0,1) 拼起來(後略),再把拼好的一張 (3,0,*) 一張 (3,1,*) 一張 (3,2,*),三張用 -tile 3x1 拼起來,就能得到原先完整未切割過的大圖了。

所以基本上改改 -tile 就可以。(圖請用 HttpFox 等的抓下來、想小試身手的可以拿這張試試:Amazon.co.jp: 僕は友達が少ない6 ドラマCD付き特装版: 平坂読, ブリキ: 本

延伸議題

  1. 讓程式自己去抓出最大數字後、直接判斷 -tile 要填多少
  2. 手動抓出分割圖的最後一張的網址後、丟給程式去自動抓完自動拼
  3. 輸入 Amazon.jp 商品網址後自動(略)

參考資料

  1. HINA :: 工程幼稚園 :: [ImageMagick note.] 關於 ImageMagick 的工作筆記
  2. ImageMagick: Command-line Tools: Montage
  3. 视频预览脚本与视频分割命令_Dill专区-http://weibo.com/dillisbest_百度空间
  4. 點陣圖(Bitmap)檔案格式 @ 瘋小貓的華麗冒險 :: 痞客邦 PIXNET ::

星期五, 5月 06, 2011

[Ubuntu Linux] 三款 Todo List Manager 試用心得

前言

因為最近發現自己老是一直開文件在記錄待辦事項很糟糕,就去找了 linux 上的 Todo 相關套件,不過……老實說各款設計都不合用,這點我到後面再談。

試用的三款簡易評語

共通評價是中文化都不太完全,唉唉。

  • gtodo(GNOME to-do list manager):很雜亂,中文化較齊。
  • gpe-todo(To-do list for GPE):很簡單,幾乎沒得自訂,不過很簡單這點很棒,但缺了系統列通知圖示,所以一關就是直接關掉算是缺點。
  • qtodo(ToDo List manager):資料夾分類加樹狀系統的介面,得要自己一直建立管理分類,再加上幾乎都是英文,以一般人觀點來看進入門檻很高,但用習慣的話,其實是最接近用純文字檔記錄東西習慣的。(還有系統列圖示鼠標移上去會跑出有趣的畫面)

gtodo(GNOME to-do list manager)

GTodo 管理畫面

因為實在太複雜了,有點懶得說明。

這東西的優點是提供許多自訂,雖然這是有點無益的功能……

缺點就是在單一畫面塞入不同類別的東西,再加上直接秀出詳細內容,即使有篩選類別功能,還是沒法解決各事項彼此不相關時,會造成的混亂。

不過撇開待辦事項那欄使用管理上很混亂外,整體介面容易上手,也有系統列通知圖示的設計,是可以先推薦使用的。

(※註:安裝後的選單位置在「應用程式 → 辦公 → 待辦列表」這裡)

gpe-todo(To-do list for GPE)

GPE Todo 管理畫面

介面非常簡單,也不給你設定啥,討厭繁複操作介面的可以試試。

基本上待辦事項只能填「標題、期限(只能設定日期沒有時間)、順位、狀態、標籤(可使用複數的)、詳細」,詳細內容不會顯示在列表畫面中,圖示跟操作也很簡單,有基本的標籤篩選功能。

除了沒系統列通知圖示外,都沒啥好挑剔的。

(※註:安裝後的選單位置在「應用程式 → 辦公 → 待辦事項清單」這裡)

qtodo(ToDo List manager)

QTodo 管理畫面

很挑使用者的軟體。

首先幾乎都是英文,而且還得先在硬碟某處自己建立 Todo List 檔案(當然是用程式提供的圖形介面啦),接著待辦事項那欄的樹狀列表功能,弄出許多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選項,還有按鈕圖示把鼠標移上去也沒說明文字,根本就是做來嚇跑人用的。

不過因為這種全要自己從頭來,建立待辦事項列表、排定待辦事項樹狀關係圖的設計,所以管理上是最強的。

另外直接就把待辦事項當純文字來寫,用起來很像便條紙,就討厭開一堆視窗的人來說,這種操作方式更簡單。

然後鼠標移上系統列通知圖示,也會顯示清楚易懂的死線時間表。

……總之撇開操作介面實在太嚇人這點,應該是最適合有一大堆不同類別待辦事項需要管理的專業人士使用的一款。

唯三的缺點是啟動慢,點完時間排程偶爾會卡死在某欄待辦事項,還有容易找不到某一則待辦事項在哪個列表中的哪裡。

(※註:安裝後的選單位置在「應用程式 → 附屬應用程式 → QToDo」這裡)

我理想中的待辦事項管理工具

基本上像 QTodo 這種概念的,是最適合管理大量類別工作的,不過能做得華麗點會更好。

比如說做成獨立工具列,縮進桌面右側,滑鼠移過去停一會,會滑出來,然後會先只顯示今天的待辦事項,跟需要一直去處理的事項這樣。

總之不同人的習慣不同,沒法說哪種就是最好,所以先從分類及編輯功能適合自己的開始使用吧,介面只要習慣就好。

 

本站著作(不包含圖片、影音以及回應留言)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